
也有人对金庸担任院长一职表示质疑,金庸回应说:“做院长压力不小,有人说我学问不够,我不会回击,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做学习研究,所以我去留学。”
2005年,81岁的金庸为修读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,特地飞赴当地上课,引起不少关注。2007年底,金庸辞去院长职务。2010年,他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
而近几年,金庸在个人生活方面尤为低调,儿子查传倜曾说:“父亲毕竟90高龄,出去走动的时间很少,在家里基本上也不写东西了。平常在香港家里每天就是看看书、写写字,生活得很快乐。”

报人查良镛
在接受杨澜采访时,金庸曾说,自己年纪大了,希望把学业告一段落之后,平平淡淡地生活,能够出去游山玩水一下。
杨澜问他,你觉得自己的一生算成功吗?他回答道:“我不能说成功,只能说运气还不错,碰到一些关键问题,常常自己做的选择做得比较好。”
确实,回顾金庸的人生历程,颇有些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。相比作家金庸,他还是报人查良庸。他与报纸的缘分不浅,1941年,他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而被开除,随后转学去了衢州。到衢州中学后,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《东南日报》投稿。老师替他取了一个笔名——“查理”。
发表评论